SRI社會責任投資
SRI社會責任投資(Social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是我們在APEC倡議的議題,畢竟1986年丁玲虹創業是為了解決失業問題,初發心在於「解決社會問題」,而當現失業是結構性的問題時,更發明創新產業,期望能夠符合必變的未來需要,運用創新產業來創造大量的新工作機會,幫助「非技術性勞力」及「技術性勞力」都有轉型之標的物—「電子商店系統(The eStore System, TES)」這個新科技經濟系統是在這種公益的思維下誕生,是故,特稱之為「社會責任投資」,並且定義SRI為「以公益的心經營營利事業」;也唯有社會責任投資才能達成「富裕台灣」的使命目標,同時應用其「模式複製」特性與各國為友,達成國力延伸的目的。
在2003年APEC的講台上,澳洲政府邀請的講師Linda Din(丁玲虹)向各國代表說明SRI的成果—主要可以解決中小企業的需要(Addressing the Needs of SMEs),運用新科技經濟系統(TES)的交易工具—Contactless TranSmart Card(非接觸式感應傳智卡)之技術乃是應用「收音機頻率(Radio Frequency, RF)」作「識別(Identification)」,因此掀起了RFID產業風起雲湧的浪潮,丁玲虹特自費舉辦「SRI & RFID」系列講座告知鄉親這個大趨勢,期望鄉親能無縫接軌,掌握商機。可惜,不負責任的無恥政客扼殺了SRI的起初的愛,也斷送了下一代的出路。
在2003年APEC的講台上,澳洲政府邀請的講師Linda Din(丁玲虹)向各國代表說明SRI的成果—主要可以解決中小企業的需要(Addressing the Needs of SMEs),運用新科技經濟系統(TES)的交易工具—Contactless TranSmart Card(非接觸式感應傳智卡)之技術乃是應用「收音機頻率(Radio Frequency, RF)」作「識別(Identification)」,因此掀起了RFID產業風起雲湧的浪潮,丁玲虹特自費舉辦「SRI & RFID」系列講座告知鄉親這個大趨勢,期望鄉親能無縫接軌,掌握商機。可惜,不負責任的無恥政客扼殺了SRI的起初的愛,也斷送了下一代的出路。
我在2006年河內APEC領袖會議中向各經濟體政經領袖和來自UN/WTO/OECD的代表們說明:「TES是社會責任投資的工具,可發行其中的傳智卡(TranSmart Card)17億張,即有850億美元的社會責任投資基金---」普獲認同,也在十年後產生衍生效應;SRI的浪潮沖到了海島,大家看見有經費,紛紛致力於消化預算。不過,人間世有SRI的觀念總比沒有好,就如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2009年1月就職演說所提:「會造成困境(指2008年的金融海嘯),都是不負責任所致!」而海島政客不負責任的這段期間,不單無能領導財團的才德及作風,更是淪為跟班,造成劣質意識橫流,以至於沉淪現象無休無止。幸好國際的SRI浪潮已經洶湧而至,至少從學界開始也會產生一些正面的作用,也可略慰因支持「富裕台灣計畫」而被公器嚇死的岳母丁郭好女士在天之靈。
四月底在南投暨南大學有個論壇講社會責任,今天在高雄中山大學國際研究院也召開大學社會責任論壇(簡稱USR),身為倡議者的丁玲虹原本下午在台北有個國際會議,特別撥出上午的時間參加,再趕高鐵到台北出席另一個會議—如此奔波也是希望「台灣能夠更好」。
中山大學的「大學社會責任論壇」邀請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波茲曼(Barry
Bozeman)先生主講,講題:「Measuring
Social Impact and Public Engagement of Universities」(衡量大學的社會影響和公共參與度),從講題中可以看出兩大面向:其一是「社會變遷帶來了許多的影響」,其二是「現在大學要參與公共事務表示以前大學與社會脫節」。波茲曼教授的結論是「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意指:一個尺寸不能適合一切),所以「必須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1979年,當我從紐約開車一路往多倫多前進,在水牛城附近聽見「Incubator(孵化器)」這個在不景氣時期人與人互助合作創造生機的概念時,趕緊紀錄下來並帶回台灣廣事傳播;一直到1996年,Incubator已經制定為國家創新育成政策,居然從北到南的大學聽到「孵蛋器(Incubator)」通常的反應是大笑,完全無視於社會變遷即將帶來的影響,更彰顯與社會脫節的事實。1997年,去參加前台南市長的公子的喜宴時,在座的教育界人士—包括大學校長仍笑不可遏地問:「你的蛋孵出來了沒?」只是主管預算的中小企業處黎昌意處長諮詢我經費怎麼運用?我建議:「平均分給各大專院校---」希望由這些高教單位來協助鄰近的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然而20年過去了,居然我的「社會責任」又變成另一個消化經費的項目,但願獲得資源者能夠懂得「社會責任」。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因救活芭比娃娃而被稱為芭比先生,因推動Incubator而被稱為孵蛋器之父,出席APEC領袖會議促成SRI、IIA-TES及反貪腐等法案而被稱為Path Finder。
參考文獻:
郭立昌(2005)。為下一代開出路。台中:磐虹。
郭立昌(2008)。社會責任(一版)。台中:磐虹。
郭立昌(2009)。社會責任(二版)。台中:磐虹。
相關連結:
〈社會責任〉摘錄自《為下一代開出路》 (郭立昌,2005:243-250):
社會責任
小虹(丁玲虹,Linda Din)常說:「一個卑微的國防雇員的女兒,都能為社會責任投資,相信許多人都做得到。」
她除了磨頂放踵地四海宣揚理念之外,還著書立說,而且其中的論述及建言,已廣被各國採納,中國並於2002年制定成為「小康社會」的國家政策。
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SR)已經成為APEC、OECD到聯合國(UN)推動的全球盟約(Global Compact)。
小虹長年致力的工作,終於百花齊放。
到2005年4月統計,聯合國共有會員國191個。其中亞洲39個,非洲53個,東歐及獨聯體國家27個,西歐23個,拉丁美洲33個,北美、大洋洲16個。另外,有2個常駐聯合國觀察員國:「梵蒂岡和巴勒斯坦」。
到如今,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但仍是國際經濟勢力的要角,我們對社會責任(SR)的認知到底有多少呢?也必須擔負社會責任;因為,這是一個新世代的潮流,如若不順勢而行,必將被邊緣化。
今天,有人說:「百分之二十的人,擁有百分之八十的資源。」
但是,新世代科技的運用,如若在別有居心的人手中,很快地,就會變成:「百分之一的人,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資源!」屆時,將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的動盪不安;因此,小虹在APEC提案時,仍不忘記提到「企業責任(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企業責任,就是企業對社會的責任。
談到了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小虹認為:「不能只消極地改善勞資關係,客戶和供應商關係!」那與工業關係(Industrial Relations簡稱IR)和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s簡稱PR),並無區別?
所以,她的研究有個結論,就是:「企業不能只顧利潤,而是要創造工作,解決失業問題;人們只要有工作,就有收入,生活安定,家庭和樂就不會產生社會問題。」
為了解決失業,她投資研究出一個「創新產業」,選擇了全球共通的產業—「商店」,加以「電子化、資訊化、自動化」;以一個小小的晶片應用於其中,把自動販賣機的原理加上讀卡機、傳訊器,成了「自動銷售管理員(簡稱VAM)」,組成了一個「電子商店系統」,形成一新興的全球通路,也是一條公益通路,提供工作給「非技術性的勞力」,讓大家都能參與這個新世代的主流產業。
小虹常說:「今天,我們面對『變遷中的世界、全球化經濟』,大家想想這幾年來您的靈命、知識和世間財富,是增加還是減少了呢?相信全球化的過程中,大部份人的財產都縮水了!」
如何從全球化經濟趨勢中,獲得財富,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幸福美滿?這是小虹創新產業的目標。
小虹將將「全球通路-TES」的構想,帶到亞太經合會後,已獲得三個以上的法案:「1998年的電子商務(EC),2001年的智慧財產權(IPR),2003年的最佳實例(Best Practice)。」
此外,她倡議的「以創業來解決失業問題」,有微型企業(Micro
Businesses)的政策宣示;她提倡的民間主動、政府配合,也有PPP(公私夥伴關係)的政策宣示。
新經濟時代開始以後,對於貨幣的使用,提高了要求。傳統紙鈔、硬幣、接觸式卡片,已不符需要;因此,她倡議的「以非接觸式感應晶片卡作電子支付」,已經成為各國電子貨幣法令的主流。
「全球通路-TES」中所主張的「從商業電子化到商店電子化」、「從單點作業到系統連線作業」,都已經成為未來的主流商業科技趨勢。
「全球通路-TES」,成為2003年8月4日 泰國清邁亞太經合會(APEC)中「Growing the APEC
SME Exporter Community II: A Business Perspective」會議的「最佳實例(The Best Practice)」時,代表一個新世代的來臨,同時也引爆無限的商機。
「全球通路-TES」是一個投資計畫的成功案例,啟發了區域經濟體的新思維,將是新創業者的孵化器,提供一個新行銷通路給新商品流通,促成大家勇於創業,以解決計畫經濟走入市場經濟、全球化經濟,造成的失業問題。
「全球通路-TES」具備完整的產業鏈特質,涵蓋「創新、製造和市場」,如同一具強力引擎,帶動汰舊換新的浪潮,創造衍生性價值鏈,帶來大量工作機會,促成「傳統產業科技化、科技產業智慧化」;運用的國家,將大幅提昇其國民所得,並有效地降低其失業率。
「全球通路-TES」由於是個活水計畫,是以公共利益為優先的經營模式,更是完全自償性的跨國經濟合作公共建設;應用TES,成為全球各國提供就業機會的最佳典範。
21世紀是「通路的世紀」,掌握通路才能使產業均衡發展;而「全球通路-TES」將在通路的世紀裡,扮演均衡的角色,應用來突破區域經濟藩籬,大家轉化競爭為合作的一項工具。
根據2003年APEC部長共同宣言(Minister
Statement),得知亞太地區「每年有2.4億人」迫切需要創業,所以各國代表都希望「全球通路-TES」儘快商用,以滿足亞太地區「以創業來獲得工作」的渴切需求。
小虹期望「全球通路-TES」除了提供商用利益之外,亦能透過APEC、OECD和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成功,亦為區域經濟合作、及和平利益共享,作出最大的貢獻。
「全球通路-TES」中的元件:「非接觸式感應卡、VAM、TSCM2000」等,都已經成了21世紀商業科技的主流。
今天,世界上有百分之七十八的窮人,如果繼續財富集中的話,到百分之九十九都有可能—那就是一個可怕的世界了。
小虹一直擔心這種財富集中帶來的問題!因為,許多的企業為了降低製造成本,就把生產線拉到廉價勞力的國家去。
例如在廣東生產的磁碟片成本只有一毛錢,只要售兩毛錢就有利潤;但是美國的生產成本卻要一塊錢,賣兩毛錢不就賠本了嗎?
當廣東的磁碟片進入美國市場,全部的美國製造廠一夕之間關門大吉,多年創業的心血毀於一旦!這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無關乎努力不努力。
因為,美國的平均國民所得(GNP),比中國的平均國民所得高了58倍,美國的生產成本當然比中國的高很多;問題是許多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他們並沒有能力到國外投資設廠,也只有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打垮。
當製造工廠都外移到廉價勞力國家時,高所得國家的人民將淪為「消費者」,無法享有製造所產生的附加價值的利益。
產業外移後,高所得國家應如何自處?他們的國民在問:「誰奪走了我的工作?」答案當然是廉價勞力國家;過去的引進資金、產品外銷結構被解構了,變成了:「資金流出、產品內銷」,國力將會愈來愈弱。
雖說:「天下沒有不吃羊的狼!」但我們的杖、我們的竿,如果有能力將狼趕出去,就趕出去;如果能讓狼不存在,當然就必須除滅狼,使羊能好好生活。
畢竟上帝造人,賦與每個人生存權;連生存權都被剝奪了,還談什麼其他,都已經於事無補。
因此,必須有個規範,來平衡這種供需問題。
大家應當有覺知和覺醒的能力,省思「人文價值」應當高於「科技產值」,照顧人類的福祉勝於追逐利潤目標。
企業的發展,應當考量社會性與經濟性的均衡,使社會的人力資源成為資產,才能使社會資源發揮功用,達到安和樂利的社會目標。
今天,有社會資源的既得利益者,鼓勵人們去撿垃圾,撿垃圾不會使一個社會變好;但是,基於社會責任投資的創新產業,卻能因著「傳統產業科技化、科技產業智慧化」,而使社會變好。
現在和過去幾年,大家重複地投資同一個產業,互相傾軋、擠壓,造成了所謂薄利的時代來臨;互相競爭下,掌握資源者,例如能運用到資本市場資金者,挾著龐大的資本優勢,毫不留情地肆虐整個產業,使同業都瀕臨滅亡的邊緣。
因此,小虹一直呼籲以「合作、分享」替代「競爭、獨佔」,不需要把人逼到牆角。
當1998年,小虹在吉隆坡的APEC提議成立「電子商務領航計畫(Steering the E-Commerce )」之後,電子商務(簡稱EC)風起雲湧。
美國亞馬遜書店的虛擬模式,席捲了整個市場,巴恩斯諾伯(Barnes & Noble)書店一下子差點招架不住,最後也只好利用EC升級,玩具反斗城亦然。
新世代的新科技,帶來了方便,也使競爭更加劇烈;所以,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應當有「社會責任」才能夠使世界變好。
今天有一些企業挾著優勢的資本,利用第三世界國家的廉價勞力,把製成的商品流通到高所得國家,獲取暴利,未顧及社會責任。
高所得國家的人民成了消費者,而同時也創高失業率;人們逐漸地了解經濟發展必須與社會公益結合的重要,社會責任高於利潤追逐已成為趨勢。
到巴黎香榭里榭大道,看有人買一個幾萬元的皮包,這些皮包在廉價勞力國家生產的成本才只有幾百元,本地的工廠關門了,但企業卻獲得暴利;原本,法國人應當享受的附加價值都到了少數人口袋裡,塞納河左岸和右岸的生活水平相差甚多。
最近的一場火,燒起了貧窮人心中的怒火;只有企業對社會存有責任,才能熄滅這團怒火。
屬世的財富,應當移轉到良善信實的人手裡,愛人如己的人手裡,才能造福人類;才能解決今天世界上有百分之十的人,每天收入不到二美元的問題。
掌握正在發生的主流趨勢,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才能永續發展。
今天的企業社會責任,應看重的是對方的利益,而非我方的需求;不能只考慮成本,而是必須顧及整體的利益;不能期待世界末日的到來,不能期待人們的良知覺醒,要有勇士的行動,來披荊斬棘,為下一代開出路。
為下一代開出路,使年輕人無懼於走進社會,這是供給和需求的問題;只要有足夠和適當的工作,人們自然樂於走進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社會責任(SR)是目前全球最熱門的議題。小虹認為「失業」造成一切的社會問題。因為沒有工作,造成沒有收入,貧賤夫妻百事哀,所以家庭出了問題,家暴引發了婚姻問題,連累了子女。社會邊緣人於焉產生,社會問題接踵而至。
所以,解決失業問題,首務在於應用創新產業,以製造工作機會--不是嘴巴說說即可。
小虹從1986年以實際的創業來解決失業問題,但是仍覺不夠;因此創新產業,並且不斷地宣揚,直到成為一個全球的主流觀點。
「開路,自然有人走!」這個創新產業如同披荊斬棘地開路,主要目的在於拋磚引玉;而這一條路開了,我們的下一代就有出路。
而且,新世代、新教育、新人力結構完全不同往昔,所以必須適才適所,讓大家都能參與,才有出路;年輕人勇於踏進社會,持續創新,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