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神山

/郭立昌

今年90歲的張忠謀先生說:「下一個護國神山,!」2013年,90歲的李前總統登輝先生贈送我一本他剛完成的書,書名為《21世紀台灣要到哪裡去》,說道:「我們要藉由回顧20世紀來展望21世紀。」

前言

只要民間有志之士持續進行「社會責任投資(SRI),創造未來世代所需之高新科技產業,台灣就有出路。在APEC領袖會議,先生告訴我說:「2奈米就到頂了!」那時他才75歲,轉眼真的就要到頂了,一個90歲的老人家,我們祝他健康幸福快樂吧,不要再要求他再做什麼。新加坡領袖會議之後,和李前總統談起「為台灣開出路」的事工,他看見立昌展示的「動力晶片」,嚇了一跳,問道:「像郵票這麼小,竟然有電?歐卡西內!」我們談起了未來台灣的優勢產業,想不到幾年後,他贈我的書就論述起「晶片」發展史,他也已經在去年化為千縷輕風矣。


晶片的重要性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日前說了一個故事:「一個將軍的馬,小小的馬蹄鐵沒釘好,摔死將軍,吃了敗仗,丟掉整個王國。」他舉起手指掐著的微型「半導體」強調,這比郵票還小的「晶片(Chip)裡頭有80億個「電晶體(Transistor),晶片是21世紀的「馬蹄鐵(horseshoe nail)它的短缺導致了汽車生產的延誤,導致美國工人的工作時間減少。意思是,小小的晶片影響國家利益和安全,希望國會批准「370億美元」經費以解決晶片瓶頸(to resolve chip bottlenecks)


居安思危

據主計處的資料透露,2021年台灣GDP的成長率將坐45,人均所得將達到3.2-3.3萬美元。去年因為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哀鴻遍野,台灣的GDP成長率2.91%,自詡為「四小龍」之首。問題是現在南韓是G20會員國(兆美元大國),香港也早已回歸大陸;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才7百平方公里,不是比較的對象。重點是,聯合國第26屆氣候高峰會(COP 26)的決議才是決定未來生死的關鍵。今天是2021年要作總結的時刻,此刻就像1985年資訊工業的關鍵時刻,王安殞落,IBM勝出;COP 26的決議,其影響力大於1985年那次數百倍,因此若能居安思危,與世界同步,則台灣的未來將會無限光明。

電子計算機史

以前在河內APEC領袖會議時,先生說:「2奈米就到頂了!」為何會到頂呢?因為電子會被穿透,所以需要新的科技發展方向。轉眼就到2奈米了,而先生也已經退休,1931年生的他也高齡九十了。大家還期望從一位老人家的腦裡擠出什麼東西來嗎?想想自己現在多大年紀,是否很多事情都已經力不從心了!有這種同理心,台灣就有地方可以去。


2010年初,到翠山莊拜訪李前總統登輝先生,他拿到了我們的贈書和APEC領袖會議的資料,非常詫異,說:「真不知道這些後輩在想什麼?」不久他寫了一本書,書名叫《21世紀 台灣要往哪裡去》。除了警告「不要有飄流思想」之外,就是談我們跟他報告的「電子計算機史」。

台灣管叫「Computer」為「電腦」,其他地方都叫「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與「電子迴路」有很大的關係。1878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 1847~1931)發明鎢絲電燈時,有人多放了一支腳,被稱為「第三支腳」;愛迪生發現這個有第三支腳的「真空管」可以用來作「迴路設計」,才有後來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構成五光十色的世界。愛迪生與妻子瑪麗於1882年創辦了「通用電氣公司(簡稱GE),因為堅持使用直流電,而與摩根鬧翻,愛迪生夫婦被趕出自己創辦的公司,瑪麗則於1884年鬱鬱而終,享年29歲。上天垂憐愛迪生,他的第三支腳」在1884年取得發明專利,這個能用於正極做迴路設計的發現被稱為「愛迪生效應」。

據說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 Leibniz, 1646~1716)讀到《易經》時,從八卦的「2的三次方得8」中悟出「二進制(binary),於167125歲時,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進行「///」運算的計算器不過,當年沒有「迴路設計」,也沒有相關的零組件,很難相信他能做出計算器。但是,萊布尼茲把二進制加以整理,以「2底數」作為記數系統,以「2為基數」代表系統是二進位制,「01」表示,成為後來研究「數位電子電路」用於「邏輯閘」的方法。每個數字稱為一個「位元(bit—binary digit的縮寫)8位元稱為「byte」。

經過一百多年之後,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 1847~1922)1875年獲得電話專利。1877年,愛迪生接受西聯公司(West Union)委託,改良貝爾發明的電話;新電話是利用碳的顆粒,把聲音的振動,改為電流的變化,並使用感應線圈,使聲音顯著加大,並拉長通話的距離,電話開始進入實用期。法國政府在1880年授予貝爾「5萬法郎(當時約為1萬美元)獎勵他發明電話,貝爾則用這筆錢創辦「貝爾實驗室」,1881年創立美國貝爾電話公司(American Bell Telephone)1885年創辦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進而在18991230AT&T收購了其母公司(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的資產,成為新的母公司。AT&T在美國建立了本地電話子公司網絡,AT&T及其子公司在1913年通過「金斯伯里承諾(Kingsbury Commitment)由政府當局授權,壟斷了電話服務,成為20世紀電信業的龍頭。

電晶體與半導體

由於「愛迪生效應」及其「第三支腳」硬體的催化,人類開始進入了五光十色的世界,電話/電影/汽車/輪船飛機等等,都隨之快速地演進,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份。AT&T最大的貢獻應該是保留「貝爾實驗室」。1947年,實驗室的三位研究人員:蕭克利(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巴丁( John Bardeen)和布拉頓(Walter Houser Brattain)發明了「電晶體」(transistor)這可能是貝爾實驗室的最重要發明,三位發明人於1956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電晶體的主要功能有二:「放大信號」與「開關」。放大訊號就好比是收音機內麥克風使用的「積體電路(IC),可以接收微弱的訊號後,在不改變波形的情況下放大訊號,驅動喇叭發聲,這類IC處理的主要是連續性的訊號,被稱為「類比IC」,除了放大訊號外,類比IC也可以做為調頻、混頻及電源管理IC使用。

從拜登總統的說話,可以看出電晶體與半導體互有關聯。「半導體(Semiconductor)是電導性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即金屬和木頭之間。「電晶體」的原理,就是把「N型和P」半導體結合,當兩類半導體結合接觸時,帶著自由電子的N型半導體和帶著電洞的P型半導體接觸面會開始彼此中和(電子、電洞擴散)。電晶體的發明者之一「蕭克利」藉由在半導體矽之中製造「電子區和「電洞區,產生電流傳導的功效,以控制半導體「導電」或「不導電」。

即使蕭克利等人發明了電晶體,到1948年,半導體仍只是科學家們所知的名詞。他們與「晶片」有何關係?為何成為今天拜登總統口中的戰略物資,涉及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為何會成為護國神山?則要先談半導體的歷史。

張忠謀先生提起,194918歲到哈佛讀書時,還沒有看見Computer1950年轉學到MIT(麻省理工學院)時才看到整部都是「真空管」的電腦,他也學「coding(編碼),但偌大的一台電腦功能還不如現在的一支手機。1956年,蕭克利等人因為電晶體得到諾貝爾獎,AT & T覺得電晶體太重要,不能獨享,於是把它授權給許多公司生產包括「IBM/ TI/ GE/ RCA」都在研究發展。所以ComputerTransistor開始同步發展,以至於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生活。

1969年汰舊換新

經過十年的努力之後,電晶體的研發取得具體的成果。由於當年的真空管電視機開機時,顯像的時間很長,所以就安裝「預熱」的功能,導致打開電源開關時有出現「爆炸」現象。當時電氣產品國際會議決議「以電晶體取代真空管」。1969年,全球電子公司董事長藍約翰先生對我說:「真空管要淘汰了,我們要迎接撞擊!」果然,瞬間沒有訂單,電器廠在1969-1970年間死傷遍野。老友陳永田先生的莊廠長每天都來我的工廠報到,好不容易開發出一台「塑膠電風扇」,送到美國變成一堆碎片,家父和他們去處理善後事宜;猶太買主指著一台手提電晶體收錄音機說:「你們能做出來,有多少就買多少。」經過半年,我們真的開發出「純台灣製」的手提電晶體收錄音機,猶太買主也真的大量採購,先生不久就在永康交流道旁買了幾萬坪土地,「幸福牌(Lucky)成為台灣電晶體產品銷美成功的首樁案例。全球電子公司則接受「YORX」的委託,也在台灣組裝電晶體電子產品。

需要的應用材料,國外的貨源很不穩定,因此我們從永康鹽行到麻豆,建造了四個工廠,生產絕緣材料/偏向軛/超微導線/各種開關及自動化加工機具,配合電晶體產品的發展所需。1972年,做出來的絕緣材料應用在電晶體產品裡,居然產生「漏電」現象;趕緊跑到成功大學找姚靜波和馬承九兩位老師,經過徹查的結果,教授笑著說:「這是『導電』現象,不是漏電現象。」老師則說:「你這次是重大的發現了。」即使是木漿做基材,中間的介質和添加物若比例恰當時,也可以使絕緣板變成超級導電板這就是「動力晶片」的緣起。


1974年,立昌在永康六甲頂中央路61號建造「成光精密工業有限公司」時,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來訪,他用江浙口音問:「精密到底是什麼?」我答:「就是把東西做得小小的。」因為我們有承接中科院的委製項目,蔣院長說了一些鼓勵的話,後來行政院送來「利用厚生」四個字可能是指我們善用資源,嘉惠鄉親吧!


1948年奉命將瀋陽兵工廠遷來台南中山公園對面的馬承九老師,他一生對電池情有獨鍾,在2008年95歲時還出版了一本《燃料電池札記》的書其中隱約可以看出未來的「護國神山」之端倪。


1973年啟動半導體

1973年,在蔣經國(1910~1988)、孫運璿(1913~2006)和李國鼎(1910~2001)三位政壇最有權力的官員推動之下,工研院啟動了「半導體」的研究計畫。李國鼎先生說:「當時的規模還很小,只有三寸晶圓---也投入了相當多的經費。」我們的絕緣材料和超微導線都曾經在其中有個位置。1974年之後,我們幫助全球電子公司到NYSE(紐約證交所)上市成功之後,接著幫忙台南市長張麗堂先生和矽谷的「聖荷西(San Jose)締結姐妹市。後來,李國鼎先生說他要去矽谷訪問,而在1985年聘請張忠謀來台灣,主導工研院的半導體研究事工,轉眼已經花費十二年工夫了。


王安的前車之鑑

1990年發行《科技與未來》季刊時,去訪談李國鼎先生,他說:「當年至少培植三個重點產業。」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自動化機器人」及「磁芯記憶體」。1982年,他就在新竹科學園區(竹科)培植一家「台灣自動化」公司,花費幾年沒有成果。李國鼎致力爭取的一家企業就是赫赫有名的「王安電腦公司」;1984年,王安曾經成為全美第五大首富華人第一首富,他在竹科的工廠受到層峰極度的關注。然而,王安的人生巔峰,也是急轉直下的關鍵年度,未能審時度勢,超級巨星終於被擠下了資訊工業的耀眼舞台,許多新人紛紛粉墨登台卡位。

早期的電子計算機,新的資料會覆蓋舊資料。中華民國9年生於上海的天才王安(1920~1990),從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畢業後,1948年,28歲即取得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博士學位,1951年在波士頓南區租了一個小房間創辦「王安實驗室(Wang Lab),只有一個用鎳鐵合金材料製成的產品磁芯(Magnetic Core)。磁芯是王安在1949年發明來進行「讀後即寫(write-after-read cycle)的記憶體,解決了覆蓋前資料的問題,為電子計算機的存取方式帶來重大的革命。據悉創業初期,每個磁芯都是王安自己親手用電烙鐵加工而成,每個單價「4美元聽說有1位元的記憶容量;1951年底結算,「王安實驗室」賺了約3千美元(他本來的年薪5千美元)。不過,王安的發明後來引領風騷20年,王安也是當年兩岸領導人爭取的重點人物。可惜,王安過度迷信於自己的能力,未能隨順潮流,而被淘汰,他在1990年辭世後,1992年王安電腦宣告破產。


相容定勝敗

王安的殞落,是值得我們台灣人警惕的一件大事。也令人想起當年「錄影帶之爭擅長研發的「索尼(Sony)推廣體積較小的「Beta」影帶,最後卻敗給「松下電器(Panasonic)的「VHS」大帶;因為後者連結歐美消費性電子大廠,形成「聯盟」,而把索尼的錄影帶及其設備擠下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舞台。所以,建立規格/標準,或者隨順潮流,使產品具有「相容性」,才能無限發展。

1975年,來自聖荷西的IBM工程師,我們在太平橋邊的成光精密討論「未來的電腦應有的樣貌」,列出了長串的清單,我們貢獻了一些小零件,結論就是要朝「小型化」發展。經過了十年的努力,IBM公司於1985年推出「IBM 5550」個人電腦(PC),驅動軟體就採用微軟的「DOS」,強調的是「相容性」;重點是,其中的中央處理器與王安電腦完全沒關係,王安在1985年被排除於「主流」之外,迅速地被邊緣化,被擠下了數十萬億美元商機的資訊工業的舞台。

理工掛帥的時代

對比意氣風發的王安時代,有一群年輕人正孜孜地埋首於研究新的存取方式。張忠謀(Morris)先生提起1955年取得MIT碩士學位之後,首先選擇進入希凡尼亞 (Sylvania)公司的半導體部門工作;1958年轉到德州儀器(TI)工作,同事傅比斯(Jack Fubis)大他8歲,默默地研究「積體電路(IC),只有碩士學位的他雖不懂理論物理,仍堅持他是「Engineer(工程師),而不是「Scientist(科學家)—可見當時的美國年輕人以「工科生」為榮。因為工作的關係,Morris認識仙童(Fairchild)公司的諾伊斯(Robert Norton Noyce,1927~1990)和摩爾(Gordon Moore, 1929/1/3~)。那時半導體的領域還很小,大家競爭都很gentleman (紳士),他們一起開會,一起喝酒和唱歌,3人很慶幸能加入這個有前景的半導體產業。諾伊斯也是IC的推廣者之一,摩爾則發明了著名的「摩爾定律」,他們創辦了「英特爾(Intel)公司;而張忠謀則來到台灣,努力耕耘半導體的「晶圓代工」,成為台灣半導體教父。

摩爾與英特爾

1957年在矽谷創立的「仙童半導體公司」培養出影響後代資訊工業的人才。檢閱文獻,1965419,《電子學雜誌(Electronics Magazine)114頁發表了仙童公司工程師摩爾的文章〈讓積體電路填滿更多的元件〉,文中預言半導體晶片上整合的電晶體和電阻數量將每年增加一倍意即「每一至兩年電晶體密度加倍」,被稱之為「摩爾定律(Moore’s Law)Morris說:「從此半導體界變得殺氣騰騰,以前和摩爾唱歌回去的情景不再---1968-1969年間發生劇變,因為發明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感光元件將訊號處理電路整合在同一裝置上,改變了世界,它的發明,使得摩爾定律成真。

1967年,摩爾、諾伊斯和葛羅夫(Andrew S. Grove, 1936~2016)創辦了「英特爾」,跳過王安的概念,發展新型的「中央處理器(CPU)1985年,IBM 5550個人電腦(PC, Personal Computer)出品而受到歡迎,大家都認為PC不再是「TOY(玩具)—因為以前流行的是「阿達利(Atari)的電動玩具(Game)。從此辦公室的秘書不必擔心用打字機打錯字,因為IBM 5550可以打完整份報告,顯示在屏幕(Monitor),檢查之後,再列印出來。「晶圓代工(Foundry)會被列為重要的「創新(Innovation),是由於PC被大量地運用。葛羅夫於1987年至1998年擔任英特爾執行長,主導了英特爾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間的成功發展,創造了偉大的「Intel時代」。「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PCCPU一起快速地發展。

晶圓代工的緣起

Morris提及「晶圓代工(Foundry)想法的緣起:1985年他在紐約GI時,有人來找投資5千萬美元,說要做「Foundry」,他問「BP(商業計畫書,Business Plan),那人答:「BP都在我腦裡。」Morris說他很有興趣,但仍是需要BP給同事看。那人說回去加州,兩個禮拜給他BP,但過了三個禮拜還沒有回音,他就打電話給那人,那人說:「Foundry capital too intense!(耗資金太龐大) 表示改做「IC設計」只需投資五百萬美元,自己湊一湊就夠了。Morris也因此認識了晶圓加工產業。

晶圓是「心臟」部份,是IC設計的一部份。台積電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最大的意義在「Customers(客戶)是誰客戶就是半導體公司;而競爭者就是客戶的晶圓部門。由於公司政治,所以搗亂性很大。Morris慶幸地說:「能做到今天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當年李國鼎親自去矽谷考察,回來向層峰建言,而能於1979年在新竹設立科學園區。李國鼎說:「1973年,孫運璿先生就提撥經濟部的經費推動『半導體工業』的發展。」而且孫運璿先生還引進「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在工研院成立積體電路工廠。直到後來在1985年,Morris被邀請回來台灣主導,他說:「RCA並非一流的半導體公司,以至於工研院進展有限,還被指『與民爭利』。」除了國家領導人的支持之外,也要有合適的人才,一座護國神山才能緩步建構起來。

投入一甲子

Morris說:「1987年我在台灣創立台積電。」台積電在2020年成為全球半導體業市值最高—6千億美元;然而,2021年英特爾以霸主的地位宣布要做「Foundry」,他覺得:「這對我來說感到很諷刺。」因為1985年時,他就找過英特爾投資,卻被拒絕以景氣不好及時機不對為由。不過,後來台積電成立,英特爾還是有發訂單下來。如今,英特爾創辦人葛羅夫和諾伊斯都已去世,摩爾年歲已高(1929年生—92),居然其後輩被「AMD(超微半導體公司)打到丟失半壁江山,才回頭過來宣示「要做Foundry

Morris1955年加入半導體業,那時電晶體只有黑的,還沒有IC。晶圓製造/製程研發是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像封裝和測試就不需要資本密集。他說:「1960年代,半導體業開始分工。」因為那時日本的工資是美國的百分之五,台灣的工資是美國的百分之一,有人建議去日本做,但因為日本的工資漲得很快,台灣漲得比較慢,所以選擇來台灣做。至於半導體的用途:「國防/飛彈/手機/電腦/導航/GPS…」都要用到,COVID-19新冠疫情加速了半導體的應用。當年他在TI(德州儀器)時,TI有研究「GPS(全球定位衛星)—被列為最高機密,1970年代GPS是「Defense System國防用途,他覺得:「GPS很神,能決勝於千里之外。」不過,現在每台車子都有;像「助聽器」的IC也是台積電做的。

王安發明磁芯記憶體的1949年,張忠謀18歲到美國,讀書工作到退休54歲,1985年來台灣又開始說中文,這30年來也創造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如今,台積電在新竹/台中和台南都有廠可以「one day community(一日社區),不必搬家,人員可以互換。Morris說:「去亞歷桑那(Arizona)怎麼做?」在台灣,台積電上游有聯發科做IC設計,中游有「Raw Materials(原料,例如氣體)/設備廠(例如ASML),下游有組裝/測試;台積電不只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他還表示,工研院從1975年做半導體計畫,技術來自於RCARCA在美國就不是一流的,所以一開始就落後。做了十年,到1985年落後更大,花大錢做小生意,山窮水盡,還被指責:「與民爭利。」在1985年的關鍵時刻,因人事地巧合,風雲際會,Morris幽默地說:「李國鼎欲找出路,Morris趁虛而入,Foundry Model是世界第一個。」

從以上的回顧,可以看出所謂的「護國神山」,最需要的是層峰的支持,還有合格的人才,花費「一甲子(60)的工夫,鍥而不舍地專注於一個原本被視為「附屬品」的行業。1997年,我們協助經濟部「中小企業巡迴服務列車」,到台南舉辦講座,《中華日報》報導之後,來參加的學員之中就有台積電派駐台南的專員他的工作為「集資」;後來還出版了一本書《IC教父張忠謀的策略傳奇》,作為輔助工具,而達到了目標。由於社會的支持,還有政府的不離不棄,使得台積電能夠在南科立足,據悉最先進的「3奈米」晶圓要在南科生產。台南有充足的人才,必須感謝來自東北的兩位學者成大電機系「姚靜波」教授和機械系「馬承九」老師,他們的作英育才,使得台南的人才庫無虞匱乏,也在「機電整合」早有充份的知識。


Morris的看法

Morris認為「人才」是關鍵的成功要素除了政策及資金之外。他認為,台灣有敬業的工程師、技工和作業員,人才願意加入「製造業」。美國的敬業態度不如台灣,幾十年前製造業在美國就已經不紅了。美國人只願意做「R&D/ 金融界/ VC/ Marketing這些在美國都比製造業吃香。所以,他認為:「在台灣一流,去國外未必一流。」他在美國工作了30年,美國的文化和風俗與台灣不一樣。成功的要素還有:國際性的企業要有「專業經理人」來領導董事長以下都是專業經理人,長期堅持「R&D(研究發展)投資。台積電曾經提供12萬個工作機會,目前現職有5萬名員工,由於政府和社會的支持,才有今天的成績,產品幾乎每個人都用得到。

Morris認為美國的優勢是,「土地和水電」都很充足;但是人才不行,工程師/技工/作業員皆不行,單價太高了;即使政府補貼,也是短期補貼,補不了長期。他認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南韓的「三星」,因為人才與台灣相似。他認為下一個護國神山應有明確的定義:「1.對世界有益,2.對台灣有利。」台灣僅有2,300萬人,他花了幾十年還沒有找到下一個,他的結論是:「下一個護國神山,!」最後,他語重心長地說:「半導體是國防民生產業,得來不易,守住更難。希望政府和社會繼續支持。」

結語

自從1879年愛迪生效應,到1949年王安的磁芯記憶體,70年的工夫,人類從煤油燈的時代躍進至資訊工業的時代。1947年蕭克利等人發明電晶體更是讓資訊工業,如鷹展翅上騰。由於真空管的淘汰,我們於1970年在「姚靜波和馬承九」兩位成大教授的協助下,幫助鄉親進入電晶體產品的時代;也因為蔣經國先生的「自立自強」政策,我們發現自己的產品能為國防工業貢獻棉薄。1990年代,超過一百場的「科技與未來」講座,我們從磁芯講到氧化矽,從砷化鎵談到氮化鎵,也從碳化矽談到了「動力晶片」,引發了驚嘆聲之餘,就是在APEC贏得「電商法案」,促成傳智晶片廣泛應用於身份識別和交易結帳的場合。我們的「衛生倡議」在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期間終於被視為先知預言,我們帶至世間的「非現金(Cashless)系統年交易額高達仟兆元。我們在每個階段都會盡「社會責任」投資於新產業,目的就是落實「富裕台灣」的使命目標。202111月,聯合國第26屆氣候峰會(COP26)已經決議「節能減碳減少化石原料發展生物基原料」,直到達成淨零排放(NZE 2050)目標。由於「王安的前車之鑑」,下一座護國神山的建造,必須與世界同步,接軌未來,年輕貴族學習蔣經國、孫運璿和李國鼎先生的作為,如此才有可能美夢成真。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為APEC領袖會議代表。


參考文獻:

李登輝(2013)21世紀台灣要到哪裡去。台北:遠流。

郭立昌(2005c)。為下一代開出路。台中:磐虹。

楊艾俐(1999)IC教父張忠謀的策略傳奇。台北:天下雜誌。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6304796 (VAM)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030197061 (Shopping System)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k-horn-science-inc.html (K-Horn Science Inc.的由來)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20.html (社會責任宣言)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微型發電機)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 (郭立昌論醣烴之爭)

https://plckbooks.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html (從精密工業到微奈米科技)

https://klcpcm.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 (動力晶片的發明)

https://ldinvention.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丁玲虹發明的非現金交易制度)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3/325.html (會說話的芭比)

https://iotbyksi.blogspot.com/2021/04/bpc.html (PCM Micro Generator)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05/pm.html (空氣有毒)

https://pklchealth.blogspot.com/2021/09/915.html (保護海馬體--Hippocapus)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09/923.html (神奇的植物)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21/09/928.html (植物的零污染經濟)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10/1004.html (莊子的生物觀)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10/1017.html (愛迪生,Thomas Edison)

https://ldinbooks.blogspot.com/2021/10/1021.html (丁玲虹與TES倡議)

https://epforworld.blogspot.com/2021/11/1101.html  (UN氣候峰會開鑼)

https://lindadin90.blogspot.com/2021/11/1101.html (全球通路-TES)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11/1107.html (福特與大豆)

https://pkecoep.blogspot.com/2021/11/cop26.html (主席聯合聲明COP 26)

https://pkwgt.blogspot.com/2021/11/2035.html (邁向2035)

https://pkecoep.blogspot.com/2021/11/1112.html (聯合國氣候峰會結論)

https://pkwgt.blogspot.com/2021/11/1116.html (01)

https://pkwgt.blogspot.com/2021/11/tes.html  (TES投資計畫)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11/1125.html (衣服哲學)

https://pkecoep.blogspot.com/2021/11/1129.html (清潔能源)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12/1204.html (安德森雨刷)

https://pkwgt.blogspot.com/2021/12/1216.html (TES & IEA)

https://lcksri.blogspot.com/2021/12/1218.html (台灣電力系統)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電力系統 (TES)

SRI社會責任投資